“里耶秦简”中的故事之九丨驱鬼避邪的“桃符”
发布时间:2023-02-20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  作者:

文/山里人

逢年过节之时,人们总会挂上“桃符”,用于所谓的驱鬼避邪,以求万事顺利,平安吉祥。

在里耶秦简博物馆的第二展柜中,有一枚不规则的秦代简牍,呈双棱形状,长约10来厘米,最上端写有“日”字,随下就画有“曲曲弯弯”的线条,正反双面两个“日”字,亦如一双“怒目圆睁”的眼睛,注目着世间万物,更具有几分神秘之感。据考古专家介绍,这就是秦简“桃符”,用桃木做成,上书“日”字,距今已2200年了,是当时秦人用于驱鬼避邪、祈求平安的信物。

秦简“桃符”和如今的“桃符”,大为不同,但都有一个作用那就是所谓的驱鬼避邪。这样,我们不妨先看看所谓“鬼”的来历,为什么要驱之。《礼记》有云:“人死曰鬼。”殷商时期,上至君王下至民众,都对鬼神“顶礼膜拜”,诸子百家中最接地气的墨家也提出过“明鬼”的理念,认为“鬼”无处不在。《诘》:“诘咎,鬼害民妄行,为民不祥,告如诘之,召,导令民毋丽凶殃。”其意思是说,禁忌凶灾,鬼危害百姓,恣意妄行,让百姓们生活不吉祥,现在将鬼怪害人的情况告知如下,并且加以禁忌,劝大家不要遭受凶灾。自古以来,中国人就信奉“桃符”有驱鬼避邪的作用。据《礼记·檀弓下》记载:“君临臣丧,以巫视桃茆执戈,鬼恶之也。”其意思是说,君王去给死去的大臣吊丧,要用占卜祭祀的人手执桃杖和扫帚,还要手持兵戈,如此鬼神都会惧怕。又据《庄子》:“插桃枝于户,连灰其下。童子入而不畏,而鬼畏之。”其意思是将桃枝插在门户上,门下面再洒一层灰土,小孩子进出就不会害怕,而鬼怪便会惧怕,逃之夭夭。《淮南子·诠言》篇说:“棓,大杖,以桃木为之,以击杀羿,由是以来,鬼畏桃也。”其意思为“棓”是大木棒,用桃木做成的。桃木做成大木棒锤击杀死了“后羿”,从此以后所有“鬼邪”都惧怕桃木了。这其中便有一则传说故事:说是射日英雄“后羿”为了不让自己的箭术失传,便收了一位叫“逢蒙”的年轻人为徒。“逢蒙”学了几年之后,便认为天下箭术只有师傅比他高了。便想,若将师傅杀死,自己就是天下第一了。于是,他趁机用“棓”也就是桃木棒将师傅“后羿”锤杀了。“后羿”死后,玉皇大帝念他射日劳苦功高,封他为“宗布神”,统管三界所有鬼怪,便成为“鬼王”。因“后羿”是被桃木棒锤杀的,所以鬼怪都惧怕桃木。既然桃木可以杀“鬼王”,那么,更可以驱除所有的鬼怪了。

如此看来,自先古传说时代,古人就对桃木有特殊信仰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说孟尝君打算入秦国时,苏秦用“桃梗”的故事劝阻他,可见战国时代已有削桃木为人的“桃梗”了。而“桃符”一词的出现是在唐末,韩鄂《四时纂要》记载:“仙木即今之桃符。”换句话讲,“桃符”即指先秦时期及至上古传说时代的“桃木”“桃枝”“桃梗”,这里“符”字更清楚地表达了其驱鬼避邪的神秘作用了。其实,“符”最早不是用来驱鬼避邪的。“符”在古代是用来调动军队的凭证,通常用竹木或金属制成,上刻文字,辟为两半,一半留在帝王手中,一半由统兵的将领持有。它是古代帝王要调动军队时,由所派特使持“符”为凭传达命令,两“符”相合,在外的将领绝对服从执行,所以“符”便成为权力的象征。远古时代的“巫师”便将“符”搬进了祭祀活动之中,作为神权的力量,来达到驱除鬼怪的作用。汉朝时,道教初起,他们又从“巫术”中将这种象征权力的凭证搬进了鬼神世界,形成了如今的“道符”。而“道符”其造型和运用都蒙着浓厚的神秘色彩,施之于富有想象的、肉眼凡胎看不见的鬼神世界之中。所以,道士谈“符”,总是说“天神”所授,“天神”是神仙世界的权威统治者,亦如人间“军符”是现实世界帝王的权威彰显一样。从中我们不难看到,里耶出土的秦代“桃符”,便也是大秦时代的人们除了“驱鬼避邪”之外,也有对“权力”的崇拜与追求!

汉代末年,有场权力崇拜与追求的“闹剧”,是为“王莽篡政”,就是因为“符命”所授,便“黄袍加身”,称起皇帝来了。说是汉朝权臣王莽想做皇帝,但苦于找不到“合法合理”的依据。在那个君权神授的时代,不可能弄几个“议会议员”“人民代表”什么的,像选总统一样,或以枪口对着或发些金钱让大家投票选举。那个年代是要讲天命,讲神授。所以,王莽就说自己做了个梦,梦见上天派使者给他送来了当皇帝的“符命”,其“符命”都刻在石头之上。这样,王莽的心腹爪牙满世界到处寻找,首先,找到了一块白色石头,上刻红色文字“告安汉公莽为皇帝”,然后又找到了一块石牛,上刻“天告帝符,献者封侯”。于是,王莽就堂而皇之地当上了皇帝,而那些进献“符命”的人也一一封官加爵。

据已解释的里耶秦简记录,当时里耶(秦代迁陵县官府所在地)每年还举行“祀先农”活动。在活动中请来巫师设坛,驱祸避灾,祈求丰年。我们可以想象,当时祭祀的巫师是不是一手拿着利剑,一手持着这样的秦简“桃符”,口里“念念有词”,“尽情挥舞”呢!在那个时代,不仅仅是百姓相信“巫术”,官府也同样相信“巫术”。由此可见,秦代的这枚“桃符”怎会和秦迁陵县官府的3.8万枚档案文书简牍一同出土呢?由此我们还可以推断,秦代的官府还设有专门“祭祀”的机构,使这枚“桃符”得以保存,然后又同官府公文简牍一并丢入古城遗址“一号井”中,在2200年后重见天日,展现在我们面前。同时,里耶秦简中还发现了一枚“驱鬼咒语”的简牍,“书到二人袭夷山,急急急急急,朔书”,此为简牍的正面文字;“到袭夷山到爰浅到贰鼓山到贰邑备邑邑”,是为简牍的背面文字。从这枚简牍中我们可以发现,它就如现今道士做道场驱鬼用的咒语“急急如律令”,也起着驱使鬼神的作用。

据载,“桃符”能驱鬼避邪最先从先秦时代开始,当时的巫师们已大量使用。《礼记》就有“以巫视桃茆执戈”的说法。“桃符”最兴是在宋代,当时的人们在桃板上画上“神荼”“郁垒”二神的像,用作避邪,一直流传到现在。“神荼”和“郁垒”是传说中的两位“神灵”,他们只要发现恶鬼害人,就用芒苇网去喂神虎。但“神荼”“郁垒”的能力有限,不能除尽天下恶鬼而保每家每户平安,于是,黄帝就下了一道命令,春节前夕,家家户户在桃板上画上两位神灵的图像,挂于门两旁仪压邪祛鬼。大诗人王安石的《元日》诗歌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;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可谓脍炙人口,家喻户晓了。后来,“桃符”已经由纸张代替了桃板,又称之为“春贴纸”,也就是我们现在的“春联”了。

里耶出土的这枚秦简“桃符”,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“桃符”实物,它不仅能驱鬼避邪,祈保平安,更可像3.8万枚里耶秦简一样印证许多历史。

(一审:李孟河 二审:李寒露 三审:彭业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