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向莉君 李寒露 莫成 特约记者 袁昌俊 通讯员 刘德明
8月15日,农历七月十八,立秋后一周,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一年一度的苗族赶秋,在边城镇曲乐新区游客服务中心的秋场上,热闹上演。
活动现场
早早地,秋场就拥满了赶热闹的苗族同胞,大家身着苗族盛装,穿戴华丽的银饰,共同庆祝苗族赶秋节。
秋场的位置是位于山丘、农田中间一块开阔平整的低洼空地上,田地、青山及部分散落的民舍将秋场紧紧包裹。这场合是苗家人赶秋最佳的天然舞台。
花垣县委副书记、县长王京海致辞
花垣县委副书记张世田主持
高潮,从苗家热闹的拦门酒就出现了。
近50名身穿苗族盛装的阿丫唱着甜美悠扬的祝酒歌,邀请客人品尝一碗苗家自酿的甜米酒。米酒端起,苗家阿哥阿妹随即敲响200面大红苗鼓,用鼓棒鼓声挥洒着苗家人的热情。
游客嘉宾品尝拦门酒
赶秋是每年立秋后,苗族同胞聚在一起庆祝丰收的热闹日子。每到这天,十里八乡的苗族同胞都会穿上盛装,共同营造、分享这份即将迎接秋收的快乐。
十里八乡的苗汉同胞共享盛会
苗族赶秋,于2006年获批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;2016年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8时27分,迎秋正式开始,也是赶秋活动祭秋、闹秋、送秋四个环节的开始。
在巴代的簇拥下,秋公秋婆在锣鼓声中被迎进秋场。接龙舞队、舞龙队,苗鼓队及花垣苗疆各个乡镇的苗族代表队依次入场,每一支队伍进场,等候的苗家人都热情呼喊,年轻小伙们更是频频对着入场的苗家阿妹打着“哦吼”,姑娘们也同样打着“哦吼”回应。现场再次被热闹包围。
巴代祭祀
苗族是农耕民族,世代耕种,祭秋是秋场上最神圣又隆重的环节。悠扬的甲马号声和嘹亮唢呐声,渐次响起,锣鼓敲响、牛角吹起,5名巴代雄在簇拥下,舞动司刀,摇动铜铃走上秋场中间的祭祀台,用苗语念叨祭语,祭奉秋公秋婆,感恩五谷神祖,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
椎牛,是苗族赶秋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祭祀仪式。一头彪悍的水牛,站定在椎牛场的中间,30多名苗族同胞围着它唱跳起感谢歌,感谢水牛在农家耕种期间的辛苦付出。椎牛,又叫“吃牛”,也称还大牛愿,是苗族祭祀活动中最盛大、最隆重的一项还愿仪式。古时候,苗家人为了消灾解难,祈求生活安康、家道兴旺,用苗家人贵重的水牛祭祀神灵及大自然的仪式。
祭祀刚罢,闹秋正式开始。
司刀绺巾舞、苗家接龙、苗歌合唱、“都乐”舞、苗族武术、舞龙等接连上演,这些由当地苗家人组成的队伍,将日常耕种的动作融入进表演,既展示了苗家人的能歌善舞,又展示了苗家人的勤劳。
苗族歌舞
原汁原味的精彩表演,引得现场赶热闹的苗族同胞不断喝彩欢呼。也让专门来赶秋的外地游客惊叹欢喜不已。歌声、鼓声、欢呼声,将整个秋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。
精彩,一个接着一个。
腰间别着牛角,头上捆着红丝巾,三个苗族小伙光着脚攀爬上30米高的刀梯。只见他们步履稳健,淡定的将脚踩在泛着白光的刀刃上,并做出倒立、旋转等动作。周围的观众,没有了刚才的欢呼,而是屏住呼吸,静静地看着这惊险刺激的表演。当小伙们都从刀梯上下来落地,现场随即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欢呼。
上刀梯
八人秋千,是苗族赶秋场上年轻人最钟爱的活动。一架秋千上,坐着8个苗家姑娘,苗家小伙子们则用力推甩秋千。姑娘们在秋千上笑着、乐着,笑声让秋千下的小伙更使劲地将姑娘荡到最高处,并唱起逗人的苗歌,姑娘们边商量边对唱。一荡一唱中,苗家人传袭着最古老的苗族情歌。
八人秋千
除了特定的节目,来赶秋的苗家人还会自带节目过来,秋场边的山歌台、苗歌台,则成了整个秋场肆意挥洒才艺的场合。
上午10时许,苗家团圆舞的歌声响起,秋场上或坐或站着的苗家人,像听到指令般从秋场两边的坡上涌入秋场,有序围成一个大圆圈,整齐地跳起苗族团圆舞。这也是是秋场上互动性最强、参与者最广泛的活动。大家跳着、笑着、欢呼着,欢乐在整个苗疆回荡。
团圆舞
本次赶秋节是2022年花垣县纪念沈从文诞辰120周年暨边城景区开园仪式系列活动之一。当天还将举办花垣县首届旅游发展大会、边城茶峒景区开园、边城风情巡游等活动。
(一审:李孟河 二审:李寒露 三审:彭业忠)